
毛主席是如何管住公款吃喝的嘴呢?其实很简单,他就只用了一招。这一招儿,就是从我做起,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。他有一条铁的纪律,那就是他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一律不许占公家任何便宜。
他本人从不去吃喝,任何时候都是粗茶淡饭,不骚扰地方,也不占公家便宜。他下乡搞调查,不住宾馆,回到火车上住宿。为什么?就是免得当地接待他吃饭、住宿。他就是要住下来,也必定交代不准请吃也不招待。他请基层的人员吃饭,也是极其简单的饭菜,既不见排场,更无大鱼大肉。他公是公,私是私,公私十分分明。给他当了12年“生活管家”的吴连登后来对人说:“毛主席喜欢吃武昌鱼,但是从来都是自己付费,毛主席的餐食费用全部由他自己掏腰包。”
毛主席的老部下,开国上将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在回忆父亲《一生紧随毛泽东》一书中说:“记得那个时候高级干部常去的地方就是北京饭店,去饭店除去开一些会议外,还可以去理发、休息。据说除了毛主席,所有的高级干部都去过北京饭店。”他说的时间大概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。高级干部们去过北京饭店,但都不敢吃喝。陈人康跟着父亲去,也只蹭过一碗面条,随口就说:“太淡,没味道。”陈士榘立即呵斥说:“总理来了都吃这个面,你还觉得没有味道?!”
这大概就是毛泽东时代的吃喝吧。而据陈人康这段回忆,毛主席却是从来不去的。他只安排北京饭店做过一次饭,那是一外宾来了,毛主席获知他还没吃饭,才叫工作人员从那要了几个菜,算是给外宾吃了中餐。
历朝历代公款吃喝屡禁不止,并且为“官场顽疾”。而毛主席却管住了“一张张馋嘴”,有人称之为“奇迹”。其实,这样的奇迹与毛主席本人以身作则分不开,自己正了,才能一招儿“定乾坤”。有人认为吃吃喝喝,坏不了大事,翻不了天,毛主席从来就不这样看。
对于毛主席一贯简朴甚至寒酸的日常生活,巴基斯坦的《晨报》上有一位记者发表了这样的评论:“世界上有许多革命不幸迷失了方向,忘记了本来目的,但是毛主席使中国革命保持了纯洁,不断前进……毛主席怎样说就怎样实践,在他指导下的中国其他领导人也是这样。毛主席是一位具有伟大理想的伟大人物。他是战士,是领导者,也是诗人和著作家,但是生活朴素,这种朴素作风鼓励了亿万中国人,他们对建设新中国作出的贡献大于他们期望于国家的报酬。正是这种朴素作风和不知休息的努力使中国保持了革命的动力。”
